欢迎光临武汉华商低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印发广州市节能降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三 (2016—2020年)的通知
浏览量:7491

  第四章 推动经济结构低碳转型


严格项目准入制度,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节能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方向转型。


  第一节 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大力淘汰转移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加强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监察监管,对超过能耗限额标准和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统一部署,将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纳入碳排放权强制交易范围,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促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淘汰退出或者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十三五”期间,通过“上新关旧”淘汰落后燃煤火电机组,淘汰印染行业落后产能7846万米,不再扩大石化、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质等产能。


  二、加强项目建设源头管控


严禁新上产能过剩项目和燃煤项目,对新建、扩建高耗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提高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能效水平,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制定办公建筑等能耗限额和能效对标指引,加强项目建设后能效监察。强化绿色低碳理念,高标准建设城市能源、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系统,从源头减少城市基础设施能源资源消耗。


  三、推动优势产业绿色发展


推动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优势服务业向低碳、智能、价值链高端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0%左右。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大型畜禽养殖业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20年达到4000亿元。


  第二节 培育发展节能低碳产业


  一、推动低碳科技研发和产业化


加大科技经费向节能低碳技术的倾斜力度,重点支持推动高效节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垃圾焚烧装备等节能低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融合,为产业节能低碳转型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推动建立节能环保相关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形成集绿色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集成应用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以应用带动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装备、高效节能电器及电气机械制造、智能电网设备与制造、半导体照明材料制造、新型建筑材料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培育15—20家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力争将广州培育成为国内节能低碳产品应用的桥头堡、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二、培育完善节能低碳服务业


加快培育节能低碳市场,大力发展节能降碳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能低碳产品认证、节能评估、合同环境服务、环境治理特许经营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开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一站式”节能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节能低碳技术及成果交流,制定并发布广州市节能低碳技术及成果推广目录,促进节能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到2020年,培育150家以上专业化节能低碳服务机构,建立全市节能低碳产业服务信息平台和产业联盟。


  三、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


着重发展智能电网、微电网、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风力发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技术、新能源技术集成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新能源开发示范点和装备制造基地,到2020年,在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装备制造领域分别培育3—5家以上大型骨干企业,在新能源技术集成等高端服务领域培育5家以上新能源综合供应商,将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四、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加快推进工业废水、废弃、固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研发废弃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推动建立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到2020年,培育10个省级以上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第三节 打造节能低碳产业集聚区


依托广州各区产业优势,重点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番禺节能科技园、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等节能低碳园区建设,建设一批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形成集聚效应。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质能、热泵、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推动智能电表、智能配电网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成为全国性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南沙核电装备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部件、常规岛主设备部件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打造国内先进的核电装备供应基地;培育番禺节能科技园、广州市节能和新能源(白云)产业基地、白云电器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南沙新区等节能产业园,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制造、高效节能电器、节能综合服务等产业,推动余热锅炉、高效燃气轮机、燃气窑炉、节能型窑炉等高效节能设备和先进调速电机、自动控制能源系统、电机拖动装置等高效节能电气的应用,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高效节能设备制造基地;大力扶持广汽集团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第五章 深化工业节能降碳


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20%和24%左右,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第一节 深入推进技术节能


  一、推进高能耗企业节能改造


重点推进电力、石油与化工、纺织、钢铁、造纸、建材等高能耗企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应用,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等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对技术先进、节能显着、行业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节能改造、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等进行动态监控和重点扶持。“十三五”期间,工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2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二、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


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加快淘汰主要用能设备落后型号。继续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选用高效电机替换落后电机,加强电机专项监察,严禁使用淘汰目录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推动变压器、工业锅炉、风机、压缩机等主要耗能设备及时更换落后设备,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引导企业采用变频调速、变极调速、相控调压及先进适用的匹配技术对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三、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推进电力、热力、纺织、石油与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约用水,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力度推广火电机组空气冷却技术、纺织行业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食品和发酵行业有机废水膜处理回用技术等一批节水新技术,建设中水、污水回用设施,提高工业用水效率。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7%。


  第二节 构建工业循环体系


  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努力打造制造业不同行业之间、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链接循环化。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及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汽车、电力、石化、电子信息、生活垃圾处理等行业和领域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形成超过10个行业间、产业间、企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二、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继续全面推进千家企业清洁生产行动,完善清洁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企业覆盖的行业从制造业延伸到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领域。到2020年,全市培育建设1500家市清洁生产企业,200家省清洁生产企业,形成年节约量5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减少化学需氧量3080吨/年,二氧化硫2800吨/年。


  三、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开展集中供热、集中治污、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产业补链等循环化改造,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对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基地)达到5个,全市国家和省级工业园区、50%以上的市级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完成改造,实现改造后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5%以上、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和水耗下降1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咨询热线:400-027-1088
润滑油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