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新增光伏装机为825万千瓦,同比增加1.5倍,占全国的34%;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423万千瓦,同比增长37%,占全国的17.3%;而与之相比,西北地区新增装机为416万千瓦,同比则下降了50%。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市场总体规模继续快速扩大,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44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9万千瓦,同比减少16%;分布式光伏711万千瓦,同比增长2.9倍。截至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02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43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743万千瓦。
从新增装机布局看,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华东地区新增装机为825万千瓦,同比增加1.5倍,占全国的34%。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423万千瓦,同比增长37%,占全国的17.3%。西北地区新增装机为416万千瓦,同比下降50%。
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发展也继续提速,上半年,浙江、山东、安徽三省新增装机均超过100万千瓦,同比增长均在2倍以上,三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54.2%。来自贵州省能源局的数据则显示,截至6月底,贵州省光伏发电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新增装机87.28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33万千瓦。
尽管,光伏电站市场向东中部省份转移,有利于就地消纳,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弃光”问题,但对于中东部省份的光伏电站而言,最大的考验可能是发电效率问题。以大唐新能源为例,该公司公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位于江苏的光伏电站的年均利用小时数为990小时,而位于宁夏的则达到了1445小时,青海的1607小时,山西1665小时。当然,以上对比仅限于地面电站,对与电价挂钩的分布式电站则又当别论。对于东部省份的分布式电站而言,尽管其利用小时数较低,但考虑到较高的当地电价,可能也会达到“以价补量”的效果。粗略的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可能最终还是要从产品技术层面出发。比如,对于南方的湿热或闷热天气,如何在技术上增加光伏组件的敏感度,使其在光照不那么强烈的条件下也能有着较高的转换效率,或者采用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的新型组件产品。